- 积分
- 24759
- 经验
- 点
- 威望
- 点
- 金钱
- 两
- 魅力
- 点
- 金币
- 元
- 性别
- 保密
- 在线时间
- 小时
- 注册时间
- 2005-8-11
- 最后登录
- 1970-1-1
|
分享一个知乎上的高赞回答
为什么大公司死死盯着你的“第一学历”?哥们儿,你先记住一句最扎心的话:因为在他们眼里,第一学历查的是你的“智商和血统”,而后面的学历,查的只是你的“努力和态度”。我知道这听着很恶心,很不政治正确,但你往下看,就知道这帮人精是怎么想的了。第一,高考,是他们唯一信得过的“智商验货报告”你觉得高考考的是知识?错!对大公司来说,高考考的是你这个“人”出厂时的顶配性能。它是一份由国家背书的、全国统一的、几乎无法作弊的、长达三年的“极限压力测试报告”。能挤进顶级名校本科的,说明你这个“产品”在18岁时,至少满足三个硬指标:智商的“硬通货”: 别管你偏科多严重,你就是能把数理化、语史地这一大堆完全不相干的东西,在规定时间里玩明白,还考得比几百万人好。这说明你的“CPU”主频高,内存大,兼容性好。绝对的“心狠手辣”: 对谁狠?对自己狠!15到18岁,人生最想玩、最躁动的几年,你能把自己死死摁在凳子上,跟上万个知识点死磕。这种反人性的自律,是干大事的基本素质。稳定的“心理素质”: 越是“一考定终身”的独木桥,压力越大。你能在全家人的期盼、老师的紧逼、同学的内卷中稳住心态,正常发挥。这种抗压性,将来扛KPI、搞宫斗,都用得上。这三样东西,哪个不是黄金般的品质?而且最关键的是,这份“验货报告”,免费! HR不用费劲巴拉地给你做什么性格测试、智商测验,看一眼毕业证,齐活了。第二,考研?那是“后天补救”,含金量不一样我不是说考研不牛逼,考上名校研究生的,个个也都是狠人。但在那些老油条HR眼里,这事儿得这么算一笔账:赛道不一样了: 高考是几百万人过独木桥,而考研,你可以选赛道。你可以选个相对好考的学校,换个竞争小的专业,甚至可以二战、三战。它的“偶然性”和“唯一性”没那么强了。目的不一样了: 很多人考研,就是为了“洗”掉第一学历的“污点”。这个动机,HR门儿清。这就好像一件衣服,出厂时就有瑕疵,你后来打了个漂亮的补丁。HR会欣赏你打补丁的手艺,但他心里永远记得那块瑕疵。圈子不一样了: 这点最要命。你人生观、价值观、朋友圈形成的最关键的四年,是在哪儿度过的?你的本科同学,大概率定义了你的“社交起点”和“思维方式”。HR会默认,一个顶尖圈子泡了四年出来的人,和一个普通圈子泡了四年出来的人,他们的视野、资源和解决问题的“路数”,是不一样的。说个更难听的比喻:第一学历,像房子的地基。你地基是村里自建房的标准,后来读了个研,把外墙装修成了五星级酒店的样子。看着是豪华,但懂行的工程师(老HR)一敲就知道,你的承重和抗震能力,跟那些地基就是按摩天大楼标准建的,不是一回事。第三,这是最真实的“办公室政治”:找同类,降风险大公司里,部门主管招人,除了干活,还有一个隐藏的需求:招一个“自己人”。一个清华的经理,招个清华的下属,沟通成本天然就低。他们有共同的梗,相似的思维模式,甚至认识同一个老师。这种“自己人”的信任感,是任何简历都给不了的。这是一种隐性的“圈子文化”和“血统认证”。而且,招个第一学历牛逼的人,就算后来干得不好,主管也能跟老板交代:“我招的是XX大学的,按理说没问题啊!” 他没责任。但要是他力排众议,招了个第一学历普通的,结果这人捅了娄子。老板会怎么说?“你当初非要招他,看看,出事了吧?你眼光有问题!” 这锅,主管就得背一辈子。你告诉我,换你当主管,你赌不赌?所以,说到底,不是你的能力不重要。而是你的“第一学历”,已经替大公司完成了对你“学习能力、自律能力、抗压能力”的综合评估,并且提供了一种“圈层认同”和“招聘风险”的保障。这个世界就是这么朴实无华,且枯燥。它不讲道理,它只讲概率。在你用后来十年、二十年的战功去覆盖这个标签之前,它就是你身上最亮的那个牌子,或者说,最重的那个烙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