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乎所有学习成绩不咋地,甚至已经因为厌学不得不在家休学的孩子,都有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手机最亲,游戏最亲,除了不跟爹妈交流,就是抱着手机或者是在网游里玩的不亦乐乎。手机和游戏成了学习的对立面,这种行为也被称为“玩物丧志”。
我小时候还没有手机,没有电脑,电视机还是稀罕物,看电影也很少。有的时候,路过老旧的电影院,会发现门口放着一块牌子,上面写着今日放映的影片,结尾处还着重强调,未满十八岁严禁入内。到底是什么样的影片不让小屁孩进去观影,实在是很好奇,但是没有办法。
再长大些,企鹅出现了,还有自己的聊天室,网上的人可以自由畅聊,什么三十而立,四十不惑等等。可惜,现在已经没有了。二十多岁的我,正是荷尔蒙分泌旺盛的时候,就很好奇聊天室的姐姐们在聊些什么,于是就冒充自己三十多岁混进去。但是,没聊几句就因为经验不足被识破,然后就被踢出了聊天室。
后来,我知道原来“禁止等于诱惑”。
家长觉着孩子频繁接触手机和游戏,会因为自制力不足,而玩物丧志。这个担心可以理解。但是,身边的同学都在聊手机和游戏的时候,那个插不上嘴的孩子内心多么渴望和孤独,又有谁知道呢?
玩物不一定丧志,但是丧志一定会去玩物。那种厌学在家的孩子,手机和游戏是唯一证明自己存在,能够保留自己基本社交功能的工具。但是家长们不理解,拼命限制,抢手机、断网、甚至把平板摔烂,妄想让孩子从昼夜颠倒中醒过来。最终的结果呢?根本不会按照家长期望的方向发展,亲子关系越来越差,几乎没有交流,有的孩子甚至通过绝食、划胳膊的方式来伤害自己。
综合以上,家长嘴上说都是为了你好,背后却是牢牢地控制欲。你必须按照我要求和期待的方式生活着,要乖巧,要懂事,要学习好,唯独没有你要身体好,要开心,要有自己独立的意志。像章鱼一样缠绕在孩子身上,去实现自己以为的梦想,美其名曰都是为你好。
所以,玩物丧志,厌学休学的背后,必定有糟糕的亲子关系,这才是孩子无能为力真正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