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台论坛-烟台社区

 找回密码
 点这里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移动社区

查看: 10470|回复: 5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收起左侧

关于苏东坡,不太为人所知的那些事儿(七)

 1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4-5-2 13:56 烟台论坛手机版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 来自山东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点这里注册

x

最近这段时间,苏东坡的一首诗《和子由渑池怀旧》,时不时的,总在我的脑海里晃悠着。尤其是诗的上半部分,每每独自吟诵的时候,难以自持的情感崩泄,时常如恣意汪洋,一发而不可收拾。

 

林语堂说,苏东坡每每想起了他的弟弟苏辙,总是能写出最好的作品。放眼三千年的中华文明史,像苏氏兄弟这样的人中龙凤,浓烈的感情,能够一以贯之地延续到终老之时,几无其他匹比者。

 

 

被贬儋州的时候,苏东坡已经63岁了。北宋建国以来,像苏东坡这个层级的朝廷高官,从无一人被贬海外。苏东坡,是北宋历史上,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被贬谪到海南岛的政府高级官员。

 

这样的贬谪,朝廷的意图,其实也就是苏东坡当年的好友章惇的企图,已经暴露无遗了。你必须死在岭南,永远不要再回来。

 

63岁的苏东坡,60岁的苏辙,在雷州遇到了。这是兄弟俩一生中的最后一次相处。那时的苏东坡,痔疮发作,痛不能眠。

 

 

63岁的苏东坡爬在床上,哼哼唧唧。

60岁的弟弟苏辙,陪在哥哥的身边,一宿又一宿,为哥哥吟诵诗书经典。

 

每每想起这个场景,一秒钟,我就会泪目。

 

少年兄弟手足情,中年以后各顾各。苏东坡和苏辙,少时在四川眉山老家,就相约此生,夜雨对床。

 

兄弟俩,同居一室,两张单人床相对而卧。在下着雨的夜里,两个人,以吟诗作对为乐。

 

此间风雅,尘俗中人,又有几人能解?

 

 

苏东坡比苏辙大三岁。两人同科中进士,在更高一级的制科考试之前,宰相韩琦公开说,苏氏兄弟参加的考试,别人跟着参合,有意思吗?

 

快到制科考试的时候,苏辙突然生病了。为了迁就苏辙的病,当时的皇帝宋仁宗特意下旨,更改了考试时间,只为等待苏辙的康复。

 

苏辙曾说,苏东坡被贬黄州之前,自己和哥哥的文章,不相上下。等到哥哥从黄州回来后,自己已经看不到他的尾灯了。

 

在官场上,苏东坡是少年英才,苏贤良之名,天下皆知。二十多岁签判凤翔,三十多岁就执掌密州徐州湖州。相比而言,47岁,还在筠州做监管酒税的小官,苏辙的官场起步,实在是很不走运。

 

兄弟俩的转运,都是从宋神宗死后开始的。被贬黄州五年后的苏东坡,回到了朝廷。弟弟苏辙,也是在这个时候回到中央的。所谓的厚积薄发,正如苏辙这般。元祐初年的时候,苏辙已经官居副宰相,而他的哥哥苏东坡,虽然贵为礼部尚书,吏部尚书,在行政官阶上,还是要比苏辙低一级的。

 

 

嗟予寡兄弟,四海一子由。在苏东坡的诗词里,出现频次最多的词,就是他的弟弟苏辙的字,子由。

 

我们都知道的“明月几时有”,副标题是“兼怀子由”。我们都知道的“是处青山可藏骨,他时夜雨独伤神。与君今世为兄弟,又结来生未了因”,是写给苏辙的绝命诗。而诸如“寄子由”“怀子由”之类的诗词,在苏东坡的文集里,更是数不胜数。

 

今天上午,接到了老友的电话。前几天,他的母亲病逝了。这三年多来,兄弟俩,有钱出钱,有力出力,为了救治母亲,花费了上百万人民币。

 

多年的老友,虽然友情只是延续在电话的两端。听到这样的消息,我还是语拙了。除了提醒他,不要像作茧自缚的蛹,自己把自己包裹起来,最后,我突然和他说了一个词,

 

雪泥鸿爪。

 

沙发
发表于 2024-5-2 18:58 烟台论坛手机版 | 只看该作者 | 来自山东
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发表于 2024-5-4 21:34 烟台论坛手机版 | 只看该作者 | 来自山东
在<易传>当中,能看到苏轼内心其实还是有蛮多苦和愁。但即使在他内心有这么多苦和愁闷的情况下他也仍然保持阔达的心态,过着自在的人生,这对很多人来说也是一个很好的榜样。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发表于 2024-5-5 09:03 | 只看该作者 | 来自山东
人生到处知何似,应是飞鸿踏雪泥。平日寻常看见的现象、景物怎么让苏轼一提炼意境就上来了。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秋凉。一蓑烟雨任平生。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乐观、旷达。诗书画佛食,真是个超级大玩家。喜欢苏轼,顺便连对眉山都有亲近感。可惜苏东坡新传在书架上都生灰了,买了还没打开过,争取今年看完,不能刷手机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24-5-5 15:49 | 只看该作者 | 来自山东
苏轼的文章正如赤壁赋中描述的,“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
发表于 2024-5-5 16:54 | 只看该作者 | 来自山东
跟着无为更多地了解苏东坡,无为读书、跑步、分享,心怀热爱,难得、可贵。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点这里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社区地图 | 删帖帮助 | 手机版

烟台论坛-烟台社区 鲁ICP备05034347号 鲁公网安备 37060202000105号

免责声明:本网页提供的文字图片及视频等信息都由网友产生,本网站仅提供存储服务,如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处理。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