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台论坛-烟台社区

 找回密码
 点这里注册
查看: 60076|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收起左侧

[健康之家] 烟台毓璜顶医院重症医学科莱山院区:与时间赛跑的重症病人“守护神”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4-4-10 16:02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 来自山东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点这里注册

x





田行瀚(左三)团队讨论患者治疗方案

田行瀚(左三)在查房
(烟台论坛客户端3月10日 通讯员: 李成修 崔方荣 姜宗延)在医院,有人说生死之间就隔着一个重症医学科(ICU)。和急诊的忙碌相比,医院的重症医学科却显得有些平静。但平静背后,其实是更为紧张的战场。因为它是生与死的激烈交锋。有一群怀着对生命无限敬畏的医护人员,他们每天都在与时间赛跑,与死神角力,24小时不舍昼夜、365天全年无休,全力守护着这道生命之门,用他们的努力和付出,换来更多危重症患者的新生。
近日,记者到烟台毓璜顶医院莱山院区重症医学科采访时,听到科室副主任田行瀚说出了这样一段话:“我们对每位患者都会竭尽所能、拼尽全力去挽救。”
“来到这里的患者通常都是比较急、重、凶险的,有很多属于疑难杂症,症状不清楚,这是主要的难点,我们诊断一种疾病比较难,治疗大家都差不多。来后,我们先稳定生命体征,也就是先救命,再治病,与时间赛跑,既要做生命‘守门员’也要成为重症病人的‘守护神’。”他说。
医术精湛、医德高尚的“苍生大医”
有这样一段话值得深思:只有医术而无医德的医生,有时会令人生厌的,甚至会成为“恶医”;只有医德而无医术的医生,充其量称作“庸医”;为医者应该具备高尚的医德,拥有精湛的医术,对待病人一视同仁,同情病人,爱惜病人,全心全意为病人服务,才能成为人们的“苍生大医”。只有这样,才能赢得病人的信赖、尊敬,赢得自己的、科室的、医院的名医之名,医患之间才能和谐相处,医院环境才可相对清澈。高尚的医德,精湛的医术,和谐的医患关系,才是为医者所一致向往的。
交谈中,记者感觉到田行瀚就是这样的“苍生大医”。
去年八月,一位身份极为特殊的患者因恶性心率失常从外院转入毓璜顶医院莱山院区。“患者是名嫌疑犯,在羁押期间突发肢体抽搐,后出现意识丧失,四肢肌力丧失,呼唤及疼痛刺激无反应,警察急呼120送至外院,途中给与心肺复苏,入院后给予气管插管接呼吸机辅助通气,心电图提示室颤,给予电除颤及肾上腺素静推,患者恢复自主心跳、呼吸,但意识仍未恢复。为进一步诊治,收入重症医学科。”
入院后,田行瀚经过会诊决定应用IABP(主动脉内球囊反搏)进行治疗,干预后,患者室颤未再发作,但血管活性药物剂量仍大,循环不稳定。“考虑患者身份的特殊性,加上家属及公安系统都积极配合,最终,我们决定行VA-ECMO辅助治疗,同时加强镇痛镇静。”经过医护人员接近20个昼夜不休的治疗后,患者终于转危为安,转入普通病房。
田行瀚告诉记者,从2022年8月重症医学科莱山院区正式启用开始,这样的生死一线的救治就从未停止,“不管患者的身份如何、病情多么危重,我们都会全力救治,这是重症医学科的使命,也是我们全体医护人员的担当。”他说。


田行瀚(左一)团队分析患者病情

驰援西藏、勇挑重担的“精诚大医”
在做好院内本职工作的同时,田行瀚还千里驰援西藏,奔赴日喀则,在高原反应和严峻疫情的双重困难下,他义无反顾地投入战斗,与护理、感控及管理人员共同进驻方舱,开展实地摸底考察,制定改进计划。
“管天管地管人”,作为舱内一病区主任,面对数以千计的患者,田行瀚没有逡巡畏缩,带领队员连夜完善组织架构、调整病区分布、完善紧急医疗救护体系、组建志愿者队伍,切实保障每一位方舱患者的生命安全。在他的带领下,几位具有丰富ACLS(高级生命支持技术)经验的急诊、重症、呼吸、心内等专业医护人员组成紧急医疗救护小队,24小时轮值听班。接到呼叫后5分钟内即抵达现场协助开展抢救工作,确保方舱患者出现呼吸心跳骤停等意外时能够在最短时间得到最规范、最有效的救治,为方舱患者的生命安全增加了一道坚实的保障,用实际行动践行佑民健康的使命。
入藏前,田行瀚自费购置了全队医护人员预防高原反应的药物。驻藏期间,他又主动肩负起照顾队友的责任,诊治其他队友高原反应100余次。在他的帮助下,每一位队友都安安全全地回到了各自的工作岗位上。在抢救危重患者的同时,他心系同事,时刻警惕院内感染,并以身作则组织开展个人防护演练,敦促队友注意手卫生,避免职业暴露。
在援藏结束时,第一方舱医院累计收治患者5468人、累计治愈出院患者4462人,方舱床位周转率高、平均在场时间短,成功实现安全事故零出现,组内医护零感染。田行瀚的工作也得到了国家卫健委及省卫健委的高度认可,被中共日喀则委员会、日喀则市政府授予“日喀则市抗击新冠疫情先进个人”荣誉称号。
闭环管理、不断精进的“守护之神”
采访中,记者得知田行瀚曾翻译过一本名为《每一次深重的呼吸》的书,作者为知名的国际医学专家韦斯利·埃利。此书展示了25年来ICU护理的改革历程,以时间线形式记录了12例重症病例的科学突破、挑战以及创新性疗法。
“看完这本书就会知道在ICU工作,我们不仅要积极救治病患,更需深度思考医学伦理与人情冷暖。”田行瀚说,目前科室配置床位27张,医护人员78人,13名医生全部为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其中还有博士3人。
“我们的重症病房跟其他病房不同,需要长时间面对危重症患者,这要求我们的医护人员需要严格按照工作流程进行。”为此,田行瀚对科室人员采取了“闭环管理”,通过同质化及重症资质培训、考核、总结、再培训的模式,将科室所有人员的业务水平不断提高。
“面对特殊病人,我们引入床旁重症超声技术进行评估,并对其设计个性化治疗方案。”说起自己带领的团队,他言语中充满自豪之情,“科室除了两位主任超过40岁外,其他人都是40岁以下,所以我们是一支年轻、有朝气、有活力的队伍,我们如今的救治能力和同质化水平已经部分超越了相同级别的科室。”
“重症医学科既是危重患者生命最后的希望,也是家属最坚强的后盾。即使情况严峻、任务紧迫,科室全体医护人员也会忠于职守,敢于担当,夜以继日与时间赛跑,一次又一次地将死神拦在了外面,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的生命奇迹。”田行瀚掷地有声。

田行瀚
专家简介:
田行瀚,主任医师,烟台毓璜顶医院重症医学科副主任,硕士生导师。2019年于美国纽约州立大学上州医科大学学习一年,并获得博士后学位。现担任山东省医师协会重症康复多学科联合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山东省重症医学科专业医疗质量控制中心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山东省医院协会重症医学管理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山东省医学会重症医学分会委员、山东省大数据研究会重症医学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医疗保健国际医疗促进会重症分会委员、山东省医师协会重症医学医师分会重症急救分会副主任委员。
多次获得医院授予的“十佳青年医生”称号。于2019年获得“山东省重症医学青年科学家奖”;2020年参加烟台市重症技能竞赛获得特等奖;2021年获得“烟台优秀青年医师”、“市直卫生健康系统优秀共产党员”;2021年及2022年连续两年获得“烟台好医生”的称号。2022年获得“烟台市五一劳动奖章”,2022年被日喀则市委授予“抗疫先进个人”,“2023年获得山东省卫健系统先进个人。
发表SCI论文10余篇,累计影响因子40余分。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危重症病例剖析》一部,主编其他国家一级出版社论著3部,译著《每一次深重呼吸》一部。主持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两项,烟台市科技发展计划两项。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点这里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社区地图 | 删帖帮助 | 手机版

烟台论坛-烟台社区 鲁ICP备05034347号 鲁公网安备 37060202000105号

免责声明:本网页提供的文字图片及视频等信息都由网友产生,本网站仅提供存储服务,如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处理。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