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台论坛-烟台社区

 找回密码
 点这里注册
查看: 3575|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收起左侧

一场群英会,九位文艺大咖,为了这个话题共聚烟台!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3-9-6 10:41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 来自山东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点这里注册

x



“这是一场群英会。”在“打造文艺精品 提升城市影响力”研讨会开始自己的发言之前,国家一级作词、专业技术二级、齐鲁文化名家、中国文艺志愿者协会理事、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曲波有感而发,“这样以挖掘烟台优秀传统文化,打造文艺精品,提升城市影响力为主题的高规格、高务实的研讨会,我的记忆当中,在烟台文艺发展史上,还是第一次。”

毫无疑问,这样的研讨会对于烟台文艺界发展具有里程碑意义,烟台艺术界工作也一定会迎来百花争艳的美好春天。来,一起看看与会艺术家们都说了啥?

张炜:文艺创作,有人才,有作品,才有未来



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万松浦书院名誉院长 张炜

作为中国当代最重要的作家,张炜已经成为山东文化的代言人。张炜对胶东半岛地方史的关注由来已久,有时甚至达到了迷恋的程度。在谈到自己的感想时,张炜表示,烟台的文化振兴指日可待,自己很有信心。他表示,辛亥革命之后,烟台就成为新文化运动的前沿城市之一。“当时在整个胶东的新区办新学,烟台的现代教育、医疗在整个北方乃至于全国是最早的,这是了不起的事情。”

“我们对外以什么样的主题?以什么样的姿态来推举烟台?我们的文学艺术和整个文化着力点在哪里?那这是需要讨论的,因为它是一个复杂的问题,要在一定的时间内形成共识。”他说,如今的烟台在经济、科技、文化方面必须要树立现代的、开放的形象,文化符号应该长远地送往全国,送往国际。以文学为例,“胶东文学艺术史就是一部山东文学艺术史,甚至是小半部中国文学艺术史。有了‘昨天’,我们没有理由不把‘今天’的烟台文化艺术搞好。”

他说,文学艺术要发展,有三个很重要的元素,“要有强有力的组织保证、要有领军人物、要有自己的园地。三个元素缺一不可,而烟台,已经具备了以上三个元素。”他说,“有了三元素的保证,就要出人才,出作品。因为有人才,有作品,才有力量,有未来。”

他认为,不能把文学艺术的产生简单化,不能够主题先行,不能够标语口号式的,要作家和艺术家沉下心,有格局,放远望,有高度,要耐得住寂寞,要长期的为之奋斗。“我对烟台文学艺术就像对经济一样,非常有信心。”他说,“有辉煌的过去就会有辉煌的未来。这个辉煌的未来取决于我们怎么样认识我们的过去。我们要思索,文学事业发展,在尊重艺术规律,在创造条件,在组织保证,在整个队伍建设上还有哪些地方可以继续优化?”

在他眼中,烟台文学艺术实力力争全省第一指日可待,“我经常讲一个道理,不论是国内还是国际的大奖项,都有很多原因和条件。但是好作品只有一个标准,就是要写得好。”

鲁大东:让书法艺术在教育中发挥重要作用



中国美术学院现代书法研究中心副主任、中国美术学院书法学院副教授、杭州与人乐队主唱 鲁大东

从临帖自学到求学教学,家乡浓厚的文化氛围深深感染着鲁大东。在研讨会上,鲁大东表示:“在自己还没有拜师时,走在大街上,看到一些书法家书写的门头,都是我学习的很好范本。”

他坦言,城市面貌和建筑能够反映出一座城市的文化素养,烟台的书法文化也在开埠之后,渐渐从登州和莱州,集中到了芝罘区。烟台市博物馆馆藏的篆书文记、汉代印章,北魏时期的云峰石刻,无染寺的唐代摩崖,赵明诚的《金石录》初稿以及王懿荣的书法作品等,都在诉说着烟台书法曾经的辉煌。“这些都是值得我们再次去深入研究的课题。”

“书法艺术应该怎样走入现代?”“作为经典的传统艺术,书法应该怎么样对当下的时代作出回应?”鲁大东自问自答,“我们现在的时代已经不是简单的书写时代,实际上是一个读图时代,是个短视频时代。现在去看抖音,上面有关书法的内容是很多的,数量也挺大,而且会引起很大的关注。但怎么样去引领这样的潮流,是作为书法从业人员应该多去思考的。我认为要多做一些正确内容的输出,否则就会出现鱼龙混杂的情况。”

对于书法教育,鲁大东也有着自己的感悟。“首先一点,就是要提高烟台人的书法水平,或者说书法审美水平,甚至是艺术审美水平。想要提高,一方面要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还有更重要的,就是教育。”他说,在教育过程中,“除了要利用一些好的资源和教师,还有就是普及书法教育。从小学到中学,再到高等教育,不断增加关于书法的内容,让更多的人接受书法基础练习还有书法美学培养,这会在未来,尤其是在高等教育中,发挥比较大的作用。”

董翠娜:京剧发展在作品传承的同时还要做好人才传承



鲁东大学教授、京剧学科带头人,烟台市文联副主席 董翠娜

烟台开埠已经有160多年的历史,作为开埠不久的码头城市,烟台同时也被称为“京剧码头”。第16届“中国戏剧梅花奖”获得者董翠娜坦言,烟台的戏不好唱。“因为懂戏的人多,直到现在,一些名家来烟台演出都非常认真。我们行内也有句老话儿‘北京学戏、天津唱红、烟台验收、上海赚包银’,早期的名家名角基本都来过烟台,其中,‘麒麟童’周信芳先生曾5次来到烟台,四大名旦中也有三个人来到烟台演出。”

想要重振“京剧码头”雄风,“要做好作品传承、技艺传承、理念传承、人才传承。要为青年演员搭建演出和培训的平台,因为一件好的文艺作品,不仅代表着艺术家的智慧,更要能展示地域文化的价值。”董翠娜说,“创作一部好的精品非常难,首先要有好的创作题材,还要有强大的创作队伍,这都是创作的基础,但更应该有好的演员。”

京剧是“角”的艺术。但众所周知,戏曲人才培养周期长、见效慢,培养出名角更是难上加难。“京剧是一门综合艺术,好的演员不光得有好嗓子,还要有好形象,还得会表演。所以我认为,既然我们有自己培养的演员,就要多给这些演员演出的机会,让他们多参加比赛,只有这样,才会让更多的人了解你,知道你。”说起京剧创作,她表示,“作为文艺工作者一定要把握现在好的时机、好的机遇,多深入基层寻找理论题材和实践题材,我们相信会创造出更多的优秀精品。”

另外,她还建议,“要多办一些大的京剧活动,邀请名家名角到烟台唱戏,把‘京剧码头’声势造出去。”

张学浩:通过戏曲进校园,让更多人了解烟台



张君秋先生之子、张派艺术嫡传人、张君秋京剧艺术研究会会长 张学浩

自2006年跟随董翠娜来到烟台后,张学浩就与烟台这座城市紧密联系在一起。“出人才出作品,用京剧提升烟台影响力。”他有感而发,“总而言之,挖掘人才是重中之重,要有组织保证,给演员提供、创造条件环境,并保护爱护好我们的演员。成也萧何败也萧何,培养一名成熟的演员不容易,树品牌名片更不容易,要给予他们足够的包容理解。”

对于创排精品京剧剧目,张学浩认为,要掌握以我为主原则,适当引进外援支持。当说起戏曲进校园工作,他表示应该大力推广,“戏曲进校园,不仅可以在青少年心中,种下戏曲的种子,更可以借此让更多的年轻人了解‘京剧码头’的历史和文化现象,从而浓厚市民对国粹京剧的热爱气氛。”

他坦言,要增强专业戏曲人员的敬业责任意识,让从业人员,特别是青年演员有上进心和竞争意识。“有奖虽不能说明一切,但必须争取有奖。这样的竞争机制才能促使他们更上层楼。同时,可以借鉴天津青年京剧团百日集训的方式,对现在的专业文艺演出团队进行业务充实,通过集训,提高水平。”

此外,张学浩还有着远期计划,“可以在烟台招选一批适龄学生送至中国戏曲学院附中学习代培,定向回归。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如此一来,可以让烟台未来拥有更多的,水平更高的,新一代合格专业演员。烟台戏曲要以开放和现代的面貌形象面向世界,为烟台文化的繁荣发展、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助力。”

王蓉蓉:好的剧目要经过舞台的检验



京剧表演艺术家、国家一级演员、北京京剧院领衔主演、中宣部“四个一批”人才、“中国戏剧梅花奖”获得者、北京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民盟中央文化委员会副主任 王蓉蓉

京剧作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自清代乾隆年间,经过上百年的传承,已成为最具代表性的国粹,而任何一种文化艺术能绵延至今,都离不开一代代人的薪火相传。王蓉蓉多年前就与烟台戏曲演员因戏结缘,并在烟台举行拜师仪式,开枝散叶。

此次受邀参加研讨会,王蓉蓉振奋且感动。她表示,京剧艺术博大精深。唱念做打是综合艺术,要从小练好基本功。“好的演员、好的剧目要经过舞台的检验。”在谈到培养青年演员时,2019年受聘为烟台文旅局艺术顾问的她说,“培养青年演员,要脚踏实地。京剧艺术靠书本是学不来的,每一个人对艺术的理解、认识、体会完全不一样,同样的一出戏十个人演有十个理解。术业有专攻,作为一个京剧演员,一定要一门心思地把演戏的质量提高,只有质量水平提高,观众才会接受你。仅是把戏唱对了还远远不够,要把戏唱好,观众才会认可你。”

她还建议烟台要尽快培养出好的名家,好的名片。“这也需要演员自己有主观能动性,要不怕吃苦。同时,我特别建议多开辟一点演出场所和场地,让演员们多演出。因为只有多上台演出才能提高,才能进步,没有演出数量的积累就没有质的变化。”王蓉蓉表示,“除此之外,就要能够创作出新作品。这需要我们的创作者们有守正创新的能力,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毕竟京剧是我们的国粹,不是哪个人的艺术。同时,也要力争让烟台的京剧作品能够走出国门,到国外去讲中国故事,传播烟台声音。我也会尽我最大的能力,帮助支持烟台京剧发展,为烟台京剧多做一点事,毕竟这是我们这代老演员的责任。”

洪业:“一台好戏”可以让观众认知烟台,走近烟台



资深戏剧制作人、策划人,研究员,中国京剧艺术基金会理事兼副秘书长 洪业

洪业和烟台的戏剧创作有着不解之缘。2019年她应邀担任京剧《戚继光》、吕剧《社区书记》的策划,参加创作、演出、修改、提高的全过程,今年又担任了新创作京剧现代戏《党员登记表》的策划。

她表示,近年来烟台的舞台艺术创作呈现出良好的态势,“取得的成果也彰显了烟台以讲好烟台故事、创作艺术精品为己任,坚定文化自信自强,为提高烟台城市影响力,作出的积极努力。”

对于烟台的建议,洪业说,要在戏剧创作的选题上,继续深入挖掘烟台历史文化底蕴,发掘出反映新时代烟台人民伟大实践的事例,找准烟台在全国具有知名度的、认知度高的、具备标志性的资源、人物和事件,“通过生活的小切口,表现烟台的大事件,反映时代的大主题。”

她建议重视烟台剧院团艺术人才的队伍建设。“艺术作品影响力,人才队伍的数量和质量起着决定作用,因此现在各地都在采取各种方式,创造条件储备人才、培养人才、引进人才,比如扩大编制、提高待遇、搭建人才成长的平台、推出尖子人才等,可以说新一轮影响力的竞争,就是人才的竞争。”她说,“据我们了解,现在烟台的剧院团艺术从业人员数量、待遇和质量,较之前些年有所改善,但和山东其他地区、全国经济发展相同地区的剧院团相比,还有很大的改善空间。要按照业界普遍的待遇水平,提高青年演职员的工资待遇,创造条件招收艺术院校毕业生,补齐缺口人才,让艺术院校的毕业生、优秀艺术人才,愿意到美丽的烟台落户,到烟台发展事业,为烟台打造艺术精品作贡献。”

“创作出精品,并在舞台上呈现,仅仅是完成了第一步,要通过打造艺术精品,提高城市影响力,至关重要的任务是持续推广、不断演出。京剧《戚继光》、吕剧《社区书记》、音乐剧《审判日》,在保利院线全国巡回演出,每到一地演出戏剧,都是向当地推广烟台文化,把烟台的文化名片亮出来,这是一个良好的开端。让全国各地观众通过观看烟台的‘一台好戏’认知烟台,走近烟台,这是提高烟台城市影响力的很好途径。”她说。

曲波:留下属于烟台的音乐元素



国家一级作词、专业技术二级、齐鲁文化名家、中国文艺志愿者协会理事、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 曲波

曲波对烟台这片土地有着特别的感情。多年的漂泊,让他对家乡的思念更深,为了回报家乡,曲波始终没有停下创作的脚步。此次参加研讨会,他也带来了自己的感悟。

“建议烟台本土音乐人展现文化自觉,主动担当作为。”他说,“我们应该在时代的每个节点有这样的雄心壮志:要留下我们烟台的符号,留下烟台的音乐元素。当然,我们烟台的音乐人也应该耐得住寂寞做音乐,要十年磨一剑,一剑定乾坤。”

他希望本土音乐人能够梳理音乐库,大小资源齐头并进。“烟台的音乐资源很丰富,古代素材源远流长,比如八仙过海、戚继光,还有福山发现甲骨文的王懿荣,都是可歌可泣的人物。”他说,除了这些古代的题材以外,当代题材也要给予关注,“烟台不仅出烟台苹果、莱阳梨,还为国家挺起中国脊梁,创造奉献过海上钻井平台、海上火箭发射,还有海阳核能等,这些题材如果写下来,不仅会丰富当代现实题材创作,也会对文学意识形态引领带来重要意义。”

“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曲波认为,“我们还可以系统化地完成作品,大小题材一起并进。小题材可以写烟火气息,写小人物的大时代,写小视角的大时代,写小人物的大主题和情怀,以小博大,以小见大。”

最后,他提到了整合烟台宝贵的资源打造音乐高地。“成立烟台市文艺精品生产指导委员会。请有经验的专家从不同的维度进行提炼和打磨,铸造文艺精品,为提升城市影响力一齐发力。”同时,参照非遗体验馆的做法,建立烟台音乐馆,“因为烟台有很多在全国都很有成就的老音乐家、作曲家,在音乐馆里陈列他们的作品,播放作品音视频,让大家在这里也可以进行创作、研究、培训、交流、推广等。让音乐用最佳方式呈现在听众耳旁。”

宁海强:人民就是力量,要为人民而创作


国家一级导演、中国电影家协会会员、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原八一电影制片厂著名导演 宁海强

从小就跟随父母在烟台蓬莱长大的宁海强,称自己是“地地道道的烟台人”。“我跟烟台这片海和土地结下了深刻的情谊。”说起“打造文艺精品”,宁海强表示,人民就是力量,要为人民而创作。同时,艺术创作需要情感,“我们一定要想自己要建构什么样的主题留给后人?这是非常重要的。”他说,烟台拥有烟台苹果、葡萄酒、八仙过海、红色文化等众多的文化名片。“今天的葡萄园、葡萄酒文化、海洋牧场、红色要塞,人、故事、传说、传承、新时代,都能够结合起来,集中打造属于烟台自己的名片。另外,很多人不知道海洋牧场是什么?我感觉像海洋牧场这样的现代题材是能够对一个城市的新名片产生极大的效应。”

影视传播形式有着自己独有的特点,就是休闲性,通过影视,可以拍摄生动的故事,也可以拍摄宏大的场面。“不管哪种形式,都会吸引观众。”但对于精品创作,宁海强认为,“一个案例和一个事件,都可以成为创作的突破口。创作就像战斗,当你有了集中打歼灭战的精神后,就会‘引爆全场’。”他坦言,“要创作具有影响力的文艺精品,目光不能局限在烟台,更不能局限在山东,必须面对中国这块土地。无论从过去到现在,从古至今,从革命战争年代到抗日时期,很多历史节点,烟台从未缺席。所以烟台的历史不仅仅是只属于烟台的名片,它可以是中国的名片。只有建立在‘中国名片’的基础上,才能够更好地、更有影响力地宣传烟台。”

另外,他表示,“在创作精品时,必须得有号召力强的团队操刀,得吸引号召力强的创作者来到这块土地上,创作之后,再寻找高水平的国家级团队来打造,这样的话,才能在商业票房和城市宣传上达到双赢,只有双赢才能产生影响力。”

于立益:让“烟海浪漫”的烟台,人文吸引力不断增强



北京电影学院理事、博纳影业影视基地总裁、北京高兴文化传媒有限公司总裁 于立益

对于烟台,于立益再熟悉不过。从小就在这里长大的他也时刻不忘家乡。十年前,他就曾带领《像风一样行走》剧组来烟台进行取景拍摄。“未来,我们也将把山东烟台作为我们拍摄取景的首选,以影视作品助力烟台市影视产业建设。建议烟台进一步支持产学研用协同发展,打造有全国影响力的烟台城市形象;落地更多与影视相关的服务及配套设施,发挥产业集聚效应;拓展布局特色文化娱乐和旅游商业,促进文旅融合。”他说。

说起对烟台影视发展的建议,于立益坦言,希望烟台能够加大投资、扶持力度,“成立专门的影视合作公司,设立投资基金。同时加大文化产业和影视产业的投资,建立影视产业基地。”他补充道,“基地建设应该避免同质化,要有烟台独特性,另外,还要配套建设成体系、成规模、成系统的综合性服务基地,为前来拍摄的创作团队保驾护航。”

“只有种下梧桐树,才能引来金凤凰。”于立益表示,“想要引来有影响力的影视企业在烟台安家,就要有好的税收优惠扶持政策。这是双赢的,不光可以为企业安家落户带来吸引力,更能为烟台冲击万亿城市持续性助力。此外,还应加大对影视作品的激励政策,应多层次扶持。”

祖籍烟台的“甲骨文之父”王懿荣诗云:“昨梦乘风破浪去,满山灯火是烟台。”在城市宣传上,他表示,可以邀请顶流力量助力烟台。“博纳影业将以光影力量宣传激活‘海岸游、海上游、海岛游’的向海新动能,构筑传播‘一带贯穿、一廊串联、三湾突破、三极崛起’的向海新格局,打造文旅消费的向海新空间,努力为烟台这座具有‘仙境特质、国际气质’的海洋休闲度假目的地传播发声,让‘满山灯火’的烟台,人文吸引力不断增强。”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点这里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社区地图 | 删帖帮助 | 手机版

烟台论坛-烟台社区 鲁ICP备05034347号 鲁公网安备 37060202000105号

免责声明:本网页提供的文字图片及视频等信息都由网友产生,本网站仅提供存储服务,如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处理。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