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点这里注册
x
中国绘画有几千年历史的发展过程,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由中国的哲理,文思,建构了博大精深的中国绘画体系,形成了世界上独一无二的“通其神”“化万物”的中国写意绘画精神。 成忠臣作品(真材实料)
当下,在选择回归传统、复兴文化的多元形式下,树立起正确的中国画发展观和主张是当务之急,不然仍会延续之前的歪路邪路。我们的文化自信已丧失几十年,严重地影响着国人的文化观念的正确取向和文化立场的选择。而文化立场一出问题,思想就会出问题。在近代以来的文化思想混乱的大背景下,在以西画改造中国画的思潮下,都是文化立场出的问题。 成忠臣作品(真材实料)
从建国至今,在各大美院的重素描不重国学基础的教学体制下,一代又一代的从事学习美术的学子们都培养成了画盲,他们都普遍性对传统文化理念不懂,国学基础不具备。对中国画传统愚昧无知,其愚昧的程度都引不上套,这一现象不能不令人担忧。再这样下去,中国画就面临着断层和灭种! 成忠臣作品 吴冠中老讲过一句话,“笔墨等于零”,因他是留学法国的,接受的是西方观念,对东方观念认识不足,他的这个观点不是站在中国文化立场上。立场问题是关系到中国文化再发展的问题,是关系到中华民族复兴能不能实践的问题。在认识传统文化回归的今天,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觉醒,认识到传统中国画的重要性。中国画的发展应该充分重视文化的自觉,要认识到中国画背后的文化体系,在这一体系内寻找创新和突破的生长点。中国绘画几千年来的发展历史形成了庞大而严整的体系,我们要继承发扬它,只要站稳立场,没有立场的理论是混乱的。思想观念上无立场,在艺术创作上自然是没有根基的。 成忠臣作品(真材实料)
学习中国画首先是要把与中国画相关的中国文化以及中国画本体进行细致的研究,细心揣摩,只有这样才能自然地进入中国画的大道。如一个画家对自身民族的文化认识不足,盲目去学西方,其结果只能是走入歪路邪路上去。中国画的本质到底是什么?只有深入认识并理解其本质的规律性。可以讲没有写意精神就不是中国画,它无论工笔、没骨、小写意、大写意等画法,其本质都是写意性的。“写意”是中国画的核心精神,中国画是以哲学为基础,西画是以自然科学为基础。由于两者基础不同,在艺术精神、造型观念、风格特征、表现手法及绘画语言上都存在很大差异性。所以要学好中国画,首先就必须深入的理解中国画的本质和自身内在的规律性。 成忠臣作品(真材实料)
几千年来,中国传统绘画在中国人民心中有着崇高的地位,它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哲理内涵。它不是一门纯技术,而是哲理性的东西,更是民族文化的体现。是中华民族四大支柱,儒、释、易、道文化。只是这样的民族文化精神决定了它既不拘于客观物象,也不应用于个体世界,而是技近乎道,“技”、“道”统一中。中国画是以大道至简的表现形式来完成主体精神的高扬和自由。中国画写意精神,具体体现主要来源于书画同源这一艺术观念,是具有书写性的线条为中国画的写意精神体现提供了表现手段。只有充分领悟透中国画的写意精神,才能守住中国文化精神的底线! 成忠臣作品(真材实料)
传统中国画精神不使用“造型”和“素描”,在各大美院的教学体制中将素描造型观念用于中国画改造,因素描造型训练与中国画的笔墨表现之道严重分离,导致当今画坛上不少人拿毛笔水墨素描的后果。中国画自身强大的生命力及其博大精深的文化底蕴,决定着中国画可持续发展,从无限性到融纳百川的种种可能性。中国画奉行笔墨结构的基础元素是中国书画“一笔”功夫,这“一笔”中包涵着非常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审美意蕴,有着独立的审美价值观念。明白了这点,就知道为什么自古中国画叫“功夫”画。在中国画的“一笔”里,讲究要有笔法,有了笔法,意自然生,自然就有了笔意。中国画千状万态,它的一点一线,一笔一墨都有其独立的审美价值。笔法、笔意已为中国画的意象化物能力奠定了基础。神明的将法、意、形统一于“技”“道”合一的法则之中,成为独特意象,造型体系的构成要素。中国画由于笔法、笔意、通神、通道、通造化、物形、物态、物神必在其中。而笔法的严正来自哲思,用笔就有了神、妙、奇、巧的各种功能,意境深邃,气韵生动,这就是中国画似与不似之妙。中国画的一笔一画都体现出画家的学问修养,从一笔一画中可看出画家的个性特点。画家在艺术修炼上达到一定层次,可以将个性融入到艺术之中。个性既要鲜明、本真,格调高雅,又要不故作姿态,并能将它寓于民族性、时代性和本性艺术的特征中,方可成功。这样才能获得个性与艺术相融,来达到出神入化之境。 成忠臣作品(真材实料)
传统中国绘画是程式化,是形与神、理与法,技与道的高度结合,完美统一,形成了它极为丰富,极高形式的表现方法。程式是什么?自古我们中国人玩什么都会玩的精,到了炉火纯青就有了高度程式。程式是法之本,代表着艺术体系,规律的成熟和完美,代表着最高级性质和具备的经典型。每一个从事中国创作的人都必须通过程式来寻找艺术规律,既由“废物得道”再“废法思道”,由“道”进“技”,“技”“道”来完成统一。对于中西绘画,潘天寿先生主张中西绘画要拉开距离,他有几个原则,就是嘱咐学画人“学高不学低,从规律入手,不要从技术入手。”潘老这一观念是讲明,中国画的基础,不只是具备技法与材料工具的运用能力,要从中国画的艺术特征表现性质的准确理解和把握上,从高处入手,这样一开始就走上正路。只有这样才不至于走弯路,这说明打基础的重要性。我个人在几十年的艺术实践中,一直是主张学画从古人经典入手,要学习历代大师的代表性杰作,研究学习具有典型意义的艺术范式,这就是基础功力。就是在开始入门时就立下一个艺术格调的问题,也就是讲人生第一口奶很重要,一开始眼高就成大家,一开始学俗一辈子也是俗。潘老讲的好“画格,即人格的投影”。学中国画一定要先具备过硬的基本功,再是经史子集的国学基础。最关键是训练一笔一墨的质量内涵和笔墨组合结构的方式表现力,从而提高艺术境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