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点这里注册
x
一提到绍兴,我们脑海中最先想到的就是鲁迅和著名景点鲁迅故里,以及他笔下的百草园、三味书屋、孔乙己、乌篷船、社戏…… ,大多只知道鲁迅是属于绍兴的,绍兴是孕育着鲁迅的。其实这个城市已有2500年的建城史,是著名的水乡、桥乡、酒乡、书法之乡、名士之乡。还出了除鲁迅之外的许多历史名人,大禹、勾践、西施、欧冶子、王羲之、贺之章、陆游、蔡元培、周恩来……太多太多了,只有来过这里,用心去体会,你会发现,绍兴远不止鲁迅故里这么简单,它不仅是古朴的江南水乡,而且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正因如此,才不想给此篇游记随便取个名字,这个标题我可是憋了大半天绞尽脑汁才想出来的,还不错吧!
突然想写写绍兴游记也是为了满足自己小清新的感觉,来吧各位看官,看看这醉醉的绍兴。
本来是从烟台到上海玩的,到上海的第一天去了一家酒吧,突然我就想起了绍兴,问了下离这里也不远,就兴致冲冲的出发了。从上海到绍兴还是很方便的,坐动车到达绍兴北站,往返是120元/人。站内就有直达市区的BRT1号线,单程4元/人,BRT有专门的停车站和专门的车票,坐到人民路口站下车,大约四十多分钟,过个马路就是我们的宾馆了。宾馆在越城区中兴路上,距离各个景点都不远,而且还是条非常热闹的商业街。来绍兴旅游的可以选择这附近住宿哦! 办好入住手续直接打车(35元)到达绍兴后的第一个景点——兰亭。
BRT专用车票。
兰 亭 兰亭在绍兴的西南部,离城约13公里处的兰渚山下,门票40元。 名字的由来:相传春秋时越王勾践曾在此植兰,汉时设驿亭,故名兰亭。此亭并非凉亭的亭,而是指驿站。 兰亭景点入口处的群雕。应该是表现王羲之与众友在此饮酒赋诗的场景吧。
东晋时期是著名书法家王羲之的寄居处, 据历史记载,公元353年,即东晋永和九年三月三日,王羲之与友人谢安、孙绰等名流及亲朋共41人聚会于兰亭,曲水流觞,饮酒赋诗。后来王羲之汇集各人的诗文编成集子,并写了一篇序,这就是著名的《兰亭集序》,从此千古留名。
传说当时王羲之是沉着酒兴方酣之际,用蚕茧纸、鼠须笔疾书此序,通篇28行, 324字,凡字有复重者,皆变化不一,精美绝伦。只可惜这样一件书法珍品,到了唐太宗手里,他爱不忍释,临死时命人用它来殉葬。从此后世人便看不到《兰亭集序》的真迹了。
兰亭的地方不大,但里面布置的很雅致。
很快就来到兰亭的第一个景点“鹅池碑亭”。碑上的“鹅池”二字,相传,“鹅”字是王羲之所写,“池”字是儿子王献之所写,这块碑也因此叫做“父子碑”。
王羲之喜鹅是出了名的,他所居住的地方必定是要养几只鹅的。
兰亭碑亭。碑上“兰亭”二字,是清康熙皇帝手迹。“文革”期间碑被砸断,于80年修复,却留下了“兰”字缺尾,“亭”字缺头的遗憾。
兰亭碑不远就是“流觞亭”,为纪念“曲水流觞”活动而修建。亭上匾额“流觞亭”三个大字为光绪江夏太守李树堂题。两旁的对联为“此地似曾游,想当年列坐流觞未尝无我;仙缘难逆料,问异日重来修禊能否逢君”。
“流觞亭”前一条“之”字形的小溪,就是“曲水流觞”的区域。“曲水流觞”可以简单的理解为是现在的行酒令,众人依水而坐,从上游放上一只由荷叶托着的盛酒的杯子,顺流而下,酒杯停在谁的面前,谁就得赋诗一首,否则罚酒一杯。 当年活动中共有11个人各作诗两首,15个人各作诗1首,16个人因没有作出诗而罚了酒,总共成诗37首,汇集成册称之为《兰亭集》,推荐主人王羲之为之作序,王羲之欣然答应,趁着酒兴,一气呵成写出《兰亭集序》,后人称为“天下第一行书”。
古人连做游戏都这么高雅!本想在此拍张照片留个纪念,模仿一下古人的风雅,却因为这里马上将有表演被赶走了,唉! 只好去隔壁的“王右军祠”了(因王羲之曾任右军将军,世称“王右军”)。
“王右军祠”建于康熙年间。祠内清池一方,名曰墨池,池中有墨华亭,亭旁连桥,祠旁环廊,祠内陈列王羲之像,两侧回廊是历代名家临写的《兰亭序》刻石。
御碑亭中的御碑,是清朝原碑,已有300多年历史。碑的正面是康熙皇帝1693年所临写的《兰亭集序》全文,碑的背面是乾隆皇帝1751年游兰亭时即兴所作的一首七律诗《兰亭即事诗》,祖孙两代皇帝同书一碑,所以又称祖孙碑。祖孙两代皇帝,同刻一碑,很是罕见。 可惜呀!可惜呀!当时犯傻了,只拍了正面,没有拍到乾隆的御笔,虎头蛇尾了,唉!
“临池十八缸”是兰亭的一个参与性景点,由十八缸、习字坪、太字碑组成。相传王献之练了三缸水后就不想练了,认为已经写得很不错有些骄傲,有一次他写了一些字拿去给父亲看,王羲之看后觉得写得还不好,特别是其中的一个“大”字,上紧下松,于是随手点了一点,变成了“太”字,说“拿给你母亲去看吧”。王羲之夫人看了后,说:“吾儿练了三缸水,唯有一点像羲之。”王献之听后非常惭愧,知道自己的差距,于是刻苦练习书法,练完了十八缸水,长大后也成为著名的书法家。与王羲之并称“二王”。
穿过一个小门,就是另一番景色,有桥,有水,有长廊。
信可乐也亭中碑背面是仰慕王羲之的日本友人所写。
走出兰亭,马上打车到下一个景点——东湖,从兰亭打车到东湖50元。
东 湖 东湖被称为“天下第一水石盆景”,其所在地,原为一座青石山,秦始皇东巡时曾在此驻驾饮马,故被称为箬篑山。汉代以后,箬篑山成了绍兴的一处石料场,经过千百年的凿穿斧削,又是采用特殊的取石方法,搬走了半座青山,并形成了高达50多米的悬崖峭壁。劳动者取石还普遍深入到地下20多米,有的甚至四五十米处,日子一久,形成了长过200米,宽约80米的清水塘。清末,绍兴著名乡贤陶浚宣眼光独到,利用采石场筑起围墙,对水面稍加拓宽,遂成山水相映的东湖。东湖经过百年的人工装扮,成为一处巧夺天工的山水大盆景。
东湖门票40元/人,乌篷船85/船,单程。强烈推荐坐乌篷船游东湖,坐船可以到达陆路到不了的喇叭洞、陶公洞和仙桃洞,坐船游览的感觉和在岸边观看完全不一样,而且来绍兴怎么能不坐一回象征着绍兴的一张名片的乌篷船呢。
东湖的构图很简单,用三带形容,一带石板路、一带水、一带山;但它又不普通,山可用“奇”字形容,水用“镜”字形容,乌篷船用“鱼”字形容,石桥用“巧”字形容。
这是入口前在一座桥上拍的,流经绍兴的“京杭大运河”。目前已经看过好几个城市的运河喽!
通过这个小门才是真正进入到东湖景区。
入门口不远就有一处乘船点,乘船都是单程的,不过在入口处乘船的人特别多,建议走到景区尽头,那里的码头乘船的人很少,不需要排队,其实看到的景色都是一样的,只是相反行驶而已。 刚一进门就已经爱上了这里的景色。
我们把东湖陆路、水路和山路都走了一遍,建议有时间和体力的最好是都走一遍,因为从不同的角度可以发现东湖不同的美。 让我们先从陆路开始吧!
不知道为什么取名“万猴山”,一只猴都木有。
峻峭的山、清澈的水、特色的乌篷船,构成了风景如画的东湖。
依山傍水。
悬崖峭壁。
山都很陡峭,垂直入水。
上图右侧为“喇叭洞”,此洞下大上小,形状极似喇叭,故称“喇叭洞”,又称“空谷传声洞”。在洞内一喊,声音在远处的万柳桥上听得最为清楚。此洞须乘船才可进入。 仰望……
秦桥是因秦始皇东巡南下时,曾在箬篑山下停车喂马而得名。
划乌逢船是需要手脚并用的,每天他们拉多少个来回,自己都已经数不清了,非常的辛苦。
峭壁上有条人工的围栏,一会就是从这里下山,然后到山角的亭子里等待摆渡船把我们拉到对岸,那条黄色的船就是摆渡船,特意为从山上下来的游客准备的,是免费的,然后再乘乌篷船走水路游览东湖的景色。
上山喽!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是不是就是这种感觉!
东湖尽头处的戏台定时会有戏曲表演,可以驻足欣赏。
从山上下来,这个是我们的摆渡船师傅,接着我们就要转乘乌篷船,泛游东湖上了。
在“陶公洞”中犹如井底之蛙。
“陶公洞”的石壁上刻的是郭沫若所写的诗“箬贲东湖,凿自人工。壁立千尺,路隘难通。大舟入洞,坐井观空。勿谓湖小,天在其中。”写的太到位了。 又是郭沫若,在我的旅游中郭沫若无处不在。
洞在山中,洞中有湖,洞中有门是仙桃洞的显著特点。传说王母娘娘曾在此种下一棵仙桃树,为防仙桃被偷,故派天将来此把守,天将椅就在石门上方,呈镂空状。又因洞口外形如桃,故名“仙桃洞”,石门旁对联为“洞五百尺不见底,桃三千年一开花。”
乘船可近距离的感受到山的峻峭雄奇,虽然是人工开凿的,但石壁却如机器切割般平整。
“东湖”值得一来地方,体验一下在“天下第一水石盆景”中泛舟,你也会成为其中的景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