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夜出诊
<!----><style type="text/css">html{font-size:375%}</style><link href="https://pic.app.ytbbs.com/static/publish/css/style.css?v=1605251010499" rel="stylesheet" position="1" data-qf-origin="/static/publish/css/style.css?v=1605251010499"><!-- 付费贴--> <div class="preview_article "> <!----> <p>故事出在一九七零年春天。 龙泉公社地处昆嵛山脚下,南北东西各十余公里,四分之三分布在山区。有58个大队,62个自然村,三万五千人口。 我大学毕业分配在龙泉公社卫生院工作。</p><p> 那个年代,“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不是句空话。公社卫生院的任务包括全公社的医疗、预防和爱国卫生运动,为村里培训初级卫生人员。医生除了参加院里的门诊病房的医疗业务外,还要下乡巡诊,我们叫“跑片”。村里有病人不能到医院的,医生还要出诊。不管白天夜里,下雨下雪,只要病家要求,我们就出诊,而不收出诊费。那时的没有救护车,要骑自行车出诊 。白天好说,晚上出诊可不是件惬意的事。有天夜里我值夜班,接到八甲村卫生室的求助电话,和院长打了个招呼便骑上自行车出发了。</p><p> 到八甲村有七八里远,且要越过一个小山坡。那时的山路不像现在的公路,坑坑洼洼的很不好走,幸好那天晚上的月亮又圆又亮,而我又是轻车熟路。那个年代,天下太平,夜间走路也不用担心断道劫路的。另外,没有动物保护法,猛虎野狼也不敢下山。不过,更深夜静一个人行走在山路上,多少还是有些胆怯的。因为路不好走,一路上自行车倒了几次,好在没有摔着。实在不行就推着走,此刻脑子里只有一个信念:病人需要我,我要快点赶到。仗着年轻力壮,只用了大约半个多小时就赶到了八甲。先去卫生室,赤脚医生贺业海带我到病人家。病人是一个壮年男子,头痛、发冷、神志不清,家里的人都很着急。我迅速为他做了检查:体温近40度,咽赤,精神恍惚,但除了心跳快以外,血压正常。两肺和腹部都没有发现什么特殊。确定病人系感冒高热所致的精神症状,必须迅速把体温降下来。那个年代不兴动辄输液,安乃近倒是兴盛。我给病人打了一针安乃近,又用三棱针在太阳穴点刺放血,再取双侧少、中、老三商点刺放血。同时用温水给病人擦洗颈部和腋窝,并服了四环素和羚翘解毒丸。如果用现代的标准来要求,当时的处理有许多不当之处,可那时就那么个水平,那么个条件,交通,通讯,设备,经济都不行。所幸病人的命大福大造化大,很快出汗了,体温降了,天也快亮了。病人体温降了,精神好了,感到饿了,有什么好吃的呢?那个年代,奶粉没有,糖缺乏,点心买不到。我叫病人家属做了一碗疙瘩汤多加了点生姜,给病人喝了,既当饭,又顶药。病人转危为安了,大家都很高兴。虽折腾了半宿,我一点也没有倦意。回院的路上,轻车熟路,下坡顺风,嘴里哼起了小曲:“日落西山红霞飞,战士打靶把营归。。。。。。”而这时才是刚刚是日出哪! </p> <!----></div> 人民有信仰,国家有力量。可阿拉伯国家与哈马斯怎么这么弱?
反观犹太…… 一般大椎放血,顺着脊柱多放点血也会好吧。 百度搜了下,中国人的十大劣根性。不平说了 暖心 那个年代真的很暖心,尽管过的贫苦一些。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修和无人见,存心有天知 按现在的医疗方法,不花两千块钱不让病人从医院回家。 基层工作最辛苦。作为曾经的牟平卫生系统的一员,向前辈致敬! 手动点赞 鲁网一丈青 发表于 2023-10-9 17:56
基层工作最辛苦。作为曾经的牟平卫生系统的一员,向前辈致敬!
谢谢。我很惭愧。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