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网小静 发表于 2022-11-24 14:28

西藏高原上的“光明使者”烟台毓璜顶医院援藏医生陈玲讲述她的“援藏梦”

爱在烟台,看见温暖。三月的烟台春意盎然、万物生机,而4000公里外的西藏,寒风刺骨,白雪皑皑,烟台毓璜顶医院眼科医生陈玲作为烟台第六批“组团式”援藏医疗队队长,冒着风雪踏上了这片广袤而严酷的土地,在日喀则聂拉木县这个海拔4000多米的边境小城上,正展开着为期一年的援藏工作。

烟台论坛客户端 11月24日讯(通讯员 李成修 马瑾)爱在烟台,看见温暖。三月的烟台春意盎然、万物生机,而4000公里外的西藏,寒风刺骨,白雪皑皑,烟台毓璜顶医院眼科医生陈玲作为烟台第六批“组团式”援藏医疗队队长,冒着风雪踏上了这片广袤而严酷的土地,在日喀则聂拉木县这个海拔4000多米的边境小城上,正展开着为期一年的援藏工作。
“援藏是我多年以来的梦想”
谈起这次援藏行动,陈玲并不是心血来潮,而是她存在心中很久的梦想。“这次能过来服务西藏,算是圆梦了。”陈玲说,她的“援藏梦”缘起于她的研究生导师,在读研究生的时候,导师每年都会到西藏进行一次光明行活动,退休后也是每年都带队到西藏做无偿防盲手术,在导师的耳濡目染下,援藏的梦想也在陈玲心里播下了种子。
进藏的过程是曲折的,“先乘飞机到拉萨,再坐车到日喀则,然后再翻越3座海拔五千米以上的高山到县里面。落地以后走了两天才到目的地——聂拉木县人民医院,当天晚上到了宿舍里住下还是挺兴奋的。”陈玲说。
入藏后的陈玲,首先要面对的就是高原反应带来的不适,由于慢性高原失眠症的影响,至今她每晚仍要靠安眠药才能入睡,“很多援藏三年的干部,也是吃了三年安眠药。来之前我已经做了大量心理准备,相比能够实现梦想的幸福感,这些都不算什么。”陈玲说。她甚至还主动给自己加大了工作量,聂拉木县虽然是县级单位,人口仅2万人,但面积却与整个威海市差不多。作为本次援藏医疗队队长,她主动带领医疗队队员下乡进校园,完成全县5个小学1400余名学生的视力筛查,为光明行活动做好了提前准备。

在日常诊疗工作里,她敏锐的发现,藏区的很多白内障或其它眼疾患者正是由于观念落后,久病不医,在黑暗中度过数年才肯进行治疗,而正确的护眼知识必须从孩子抓起,她又主动为聂拉木镇小学学生进行爱眼、护眼健康知识讲解。
“为藏区人民服务一直是我的梦想,如今,能得到藏族同胞的信任和托付,是我最大的幸福,其他困难都不值一提了。”陈玲说。

“为西藏同胞服务我义不容辞”
陈玲在藏期间的常规工作是在县医院出门诊做手术。5月初,陈玲接诊了一例外伤的病人,病人在焚烧垃圾的过程中出现爆 炸,巨大的异物将眼球炸穿,从乡里转到了陈玲所在的县医院。在医院其他医生表示需要送到拉萨救治的时候,陈玲当机立断,认为病人的情况危急不适合转院,建议在县医院紧急处理。

“因为那么脏的巨大异物崩到眼里,病人的角膜伤口是完全敞开的,而从聂拉木县到日喀则市需要7、8个小时车程,再到拉萨,一路走下来,发生感染概率极大,眼球就保不住了。虽然县医院条件有限,但按照我们在内地的标准流程把东西取出来就能把眼球保住。”
靠着陈玲丰富的经验和“靠谱儿”的技术,患者的眼球保住了,县医院的医护人员纷纷对她竖起了大拇指。“藏区真的需要我们,我也很珍惜这次机会。”为了这次援藏,陈玲阔别了刚上小学的女儿,“能为西藏同胞服务是我的光荣,我也用自己的行动为女儿做出了最好的榜样。”陈玲说。

“为这里打造一支‘带不走’的医疗队”
这次援藏行动除了县医院眼科常规的一些工作以外,主要是要帮助当地开展新技术项目,这也是临行前院长反复叮嘱的。陈玲说,县医院是灾后重建的,毓璜顶医院捐赠了救护车、胃肠镜、腹腔镜等设备,但医护人员不足也是一个很大的问题,而自己要做的,就是尽最大努力将“造血式”帮扶落到实处,为县医院打造一支‘带不走’的医疗队。

门诊、手术、下乡……尽管工作繁忙,陈玲仍然抓住一切机会学习。“我带了很多专业的书籍过来,可以利用晚上的时间学习。”晚上失眠的时候,她索性起来看书。对于当地的一些基础病、常见病,她精心准备了课件,指导当地医师进行规范化诊疗。对于白天临床工作中遇到的典型病例,她及时总结经验,毫无保留的传授给当地医生。
陈玲坦言,像今年这样长期进藏支援的机会,恐怕不会有第二次了,自己也要抓住这次机会,实现她长期以来的“援藏梦”,也让西藏人民感受到这份来自烟台的热情和爱心。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西藏高原上的“光明使者”烟台毓璜顶医院援藏医生陈玲讲述她的“援藏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