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台毓璜顶医院皮肤科:治疗银屑病的生物制剂有哪些?
烟台论坛客户端3月24日讯(通讯员 李成修 崔方荣)银屑病,俗称“牛皮癣”,其发病机制复杂,目前中国的患病人数已高达600万到700万,有很大的治疗需求。因为其临床表现,有些银屑病患者可能一辈子没有穿过短袖,没有泡过温泉,甚至有些患者会产生自卑心理。既往传统药物的治疗,不能够完全清除皮损;而生物制剂的到来,可以让皮损消除达标,而且安全性也提高了,给很多患者带来了希望。到目前为止,生物制剂在治疗中重度银屑病中取得了很好的疗效。[*]生物制剂都有哪些?目前应用于临床的生物制剂有肿瘤坏死因子α抑制剂、白介素17抑制剂及白介素12/23抑制剂。1.肿瘤坏死因子α抑制剂依那西普:是重组人Ⅱ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我国批准依那西普的生物类似物用于成年人中重度斑块状银屑病的治疗。英夫利西单抗:是人鼠嵌合型的单克隆抗体,在我国主要适用于需要系统治疗且对环孢素、甲氨蝶呤或光疗、光化学疗法(PUVA)等系统治疗无效、禁忌或不能耐受的成人中重度斑块状银屑病患者。阿达木单抗:是全人源IgG1单克隆抗体,在我国主要适用于需要系统治疗的成人中重度斑块状银屑病以及对局部治疗和光疗反应不佳或不适于该类治疗的4岁及以上儿童与青少年重度斑块状银屑病。2.白介素17抑制剂司库奇尤单抗:是一种全人源化的抗IL-17A单克隆抗体,在我国主要适用于符合系统治疗或光疗指征的成人中重度斑块状银屑病患者,在中国银屑病生物制剂指南(2021版)中新增加了适应证:体重 ≥ 50 kg的6岁及以上儿童患者。依奇珠单抗:是人源化IgG4单克隆抗体,在我国主要适用于适合系统治疗或光疗的成人中重度斑块状银屑病患者。3、白介素12/23抑制剂乌司奴单抗:乌司奴单抗是抗IL-12 /IL23的完全人源性单克隆抗体,与P40亚基结合,抑制IL-12/Th1和IL23 /Th17炎症途径。在我国主要适用于对免疫抑制剂如环孢素、甲氨蝶呤或PUVA等治疗无效、有禁忌或无法耐受的成人中重度斑块状银屑病。古塞奇尤单抗:是人源化单克隆抗体,在我国主要适用于符合系统性治疗的中重度斑块状银屑病成人患者。二、生物制剂要如何选择?1、治疗银屑病的生物制剂种类较多,目前生物制剂主要适用于中重度、难治性及特殊类型的银屑病患者。在接受生物制剂治疗前,需要做相应的检查,充分地评估患者的健康状况。所以,患者应到正规医院皮肤科就诊,综合考虑治疗需求、安全性和经济承受能力来选择合适的生物制剂进行治疗。治疗过程中,如果发现有新发皮疹、上呼吸道感染或头痛等不适情况,应马上到医院就诊,看是否需要调整用药。2、(1)对于斑块状银屑病,IL-17A抑制剂、IL-12/23抑制剂或TNF-α抑制剂均可选择。(2)有关节痛的关节病型银屑病的患者则优先推荐TNF-α抑制剂,也可选用IL-17A抑制剂或IL-12/23抑制剂。3、对于安全方面,如果患者有结核病、乙型肝炎、心衰的高风险因素或有既往病史者,IL-17A抑制剂和IL-12/23抑制剂的安全性优于TNF-α抑制剂。4、如果容易过敏、有结缔组织病发病高风险的患者,尽量选择完全人源性制剂,包括阿达木单抗、乌司奴单抗、司库奇尤单抗、古塞奇尤单抗以及依那西普或其生物类似物。5、对于有系统性真菌感染、炎症性肠病病史或家族史者,建议尽量不选用IL-17A抑制剂。三、银屑病有哪些注意事项?银屑病的治疗过程漫长,且容易复发,所以在治疗过程中患者一定要坚持,并且保持好的心态。在饮食方面,不用忌口,但是如果出现加重的情况,应避免再次服用,保证营养均衡即可,切勿暴饮暴食。尽量少吃辛辣刺激性食物。平时多外用医学护肤品修复皮肤屏障。 在新冠疫情期间,大家比较关注的是银屑病患者是否可以接种新冠病毒疫苗。目前我国接种的新冠病毒疫苗为灭活疫苗、腺病毒载体疫苗或重组蛋白疫苗,都不属于活疫苗,因此银屑病患者在生物制剂治疗过程中可同时接种新冠疫苗。但由于个体差异,部分患者可能会出现复发倾向,所以,根据个体情况选择是否接种新冠病毒疫苗。参考文献:1.中华医学会皮肤性病学分会,中国医师协会皮肤科医师分会,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皮肤性病专业委员会. 中国银屑病生物制剂治疗指南(2021).中华皮肤科杂志,2021, 54(12):1033-1047. doi:10.35541/cjd.20210643
孙维纳,烟台毓璜顶医院皮肤科医师,医学专业型硕士,本科毕业于滨州医学院,硕士毕业于哈尔滨医科大学,在校期间以第一作者发表核心期刊1篇。擅长皮肤美容、痤疮、银屑病、特应性皮炎等疾病以及常见病的诊治。 陈先进,医学博士,副主任医师,烟台毓璜顶医院皮肤科副主任。山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皮肤性病学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烟台医学会变态反应学分会副主任委员。擅长皮肤病影像诊断、银屑病、疑难危重皮肤病诊治。发表SCI文章6篇,核心期刊章10余篇,主编译著一部,参编译著一部。 周素荣,医学博士,主任医师,烟台毓璜顶医院皮肤科副主任,支部副书记,青岛大学皮肤病学硕士研究生导师。山东省性病防治协会理事,山东省中医皮肤病学分会委员,山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皮肤病学分会委员,烟台市医学会皮肤科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烟台市中医学会皮肤科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目前主要从事皮肤免疫病及性病的科研及临床工作。在国内外核心期刊发表专业论文60余篇,其中SCI论文3篇。主持及参与完成省市科研课题4项,获得省市科技进步奖6项,参编专著1部、译著1部,获得国家发明专利1项。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