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会说话 发表于 2020-9-27 10:50

以《鹏程万里》为题材绘画,成忠臣讲“鹏”不是画“鹰”

作品会说话“鹏程万里”这个典故是个成语,出自《庄子·逍遥游·北冥有鱼》相传在很久远之前,北海有一条长得十分庞大,长达几千里的大鱼,名叫“鹏”。后来这“鹏”摇身一变又变成一只大鸟,名叫“鹏鸟”。相传这鸟是鸟头、鱼背、鹰爪,自古以来的画家们以此为题材都以鹰代替“鹏”,本身都把这典故理解错了。相传鹏鸟能飞万里远程,自古此语比喻理想宏伟,前程远大。而且这典故是神话传说,并不是真实存在,此鸟是虚构的,而鹰是真实存在的。所以鹰不是代替鹏鸟,而应是这个典型来描绘。由于鹏程万里的典故出于传说,是形容词,成忠臣先生在用篆书写名称中,也用的繁体“里”。
https://mmbiz.qpic.cn/mmbiz_jpg/J8qdYkAzicMJltjKjPVbE6Xhn4RePEUCpc9sia5LZS4FibHFI1Ygtl1BlXib1HRdwkZo5tDqB1X99m6MY5iaLmaibiaog/640?wx_fmt=jpeg成忠臣作品
《鹏程万里》这个典故,自古就受到大众喜爱,人们常用它来作为祝贺式自勉的话。大诗人李白在《上李邕》里写到“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女诗人李清照也在《渔家傲》里写到“九万里风鹏正举。”,鹏程万里这一典故由此成为一个文化现象。俗话讲,不看纹理看山脉,人看志气树看材。一个人不能奋发向上是因为缺乏志气,没志气就成不了一个有用的人。一个有成就的人都把志气作为成功的起点,只有具备这样的目标和远大志向,才能朝气蓬勃,奔向前方。就像登高山一样,有的人发誓要登上顶峰,有的人却只想攀到丘陵,登高山固然辛苦很难,但只要勇往直前,坚持到底,就会达到目的。那种“一览众山小”的崇高境界,岂不是登丘陵志向的人所能感悟和企及的!唯有志向远大的人才有这样的雄心。只有经过不断努力,最终就能取得卓越非凡的成就。因为动力来自自小心中就具备这样的人生自勉!而“一览众山小”正是画家成忠臣心中博大雄浑的气概,傲视群雄的壮志凌云。观看他画的这只“鹏鸟”,正是鸟头鱼背鹰爪,鸟背用浓淡相宜的大墨块写出,极富神韵,构图讲究,落笔生动准确,线条流畅,鹏鸟正凝视前方,欲飞向更远的目标。此画是成忠臣先生较为成功的一件典型代表作品。作为一个有大作为的画家,他十分重视笔墨体现。在此画中,真正的行家都能看出笔墨功底十分了得,而关键在于“水”用的妙。成先生对用水有过深入的研究,他十分清楚一个中国画家如不懂用水之妙,就如同舟入浅滩,划不得一桨一样。一件成功的绘画作品要达到神情横溢的艺术效果,都是取决于用水得法,不然就无法作画,就达不到凝于神的艺术效果。此鹏程万里图空间、黑白、虚实、疏密都完全是阴阳对立的统一,其用墨和水结合,达到人墨合一的地步,为此这幅画才有绝妙精伦的效果。成先生一生作画写字从不用墨汁,都是用手研磨,他讲古人画好字好,都是用手研磨,而不是用现成的墨汁。我们观这幅画中的古松,松枝,松干都有浓淡之分,阴背之向,要充分表现松树枝干的质感。这就需要调动墨,而调墨时要调动水的介质,水墨浓淡十分关键。中国画是线的艺术,线条是构成中国画的骨架,如果没有骨架,中国画就立不起来。古时的先贤讲过,人品不高,落墨无法。笔墨是直达人心感情的东西,在用墨上掌握到位,画上就露光彩,如用墨过干过枯则无气韵,过湿就会无纹理。要达到墨掌握的高妙,就要刻苦探索。如用墨无气则浑黑一团,就是一团死墨。墨用活了画就有神韵,死墨无神无韵,用墨得法足以表达人的素养志趣。为此,自古大凡真正有作为的画家,都在研究用水上下过一番功夫探索,水用好就会发生浓淡、干湿、枯湿这些变化,墨色就有变化。用水高妙程度如何是古往今来考验一个画家成就高低少不了的一道菜,而成先生无疑是当今画坛的炒菜高手。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以《鹏程万里》为题材绘画,成忠臣讲“鹏”不是画“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