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生活 发表于 2020-6-22 09:37

芝罘珍存 | 李福昌画老烟台1960-1980(上)

芝罘珍存 | 李福昌画老烟台1960-1980(上)原创 之罘艺潮
                           艺海拾贝,有珠璀璨。
static/image/hrline/line3.png

烟台,近代称芝罘。历史悠久,星光灿烂。2020,我们为家乡文化艺术奉上一颗明珠——李福昌画老烟台(1960-1980)油画写生集。它孕育诞生于60年前,结集呈现于今,不仅是难得的老烟台景物画集,更是斯土斯人回顾的咏叹。现撷取片段,以飨读者。

摄影:梅仙洋
自序这批老烟台风景写生油画作品,是我在上世纪60到80年代期间工作之余,徜徉在烟台老城区街巷、山海之间所绘。或结伴或独自,一年四季不曾间断。2017年“《李福昌画老烟台》油画写生展 ”首次部分集中展出后,观者参与交流之热情出乎我所意料。或因画面里的一些景物已不存在,让“老烟台”们难掩惆怅和回忆;或因太熟悉陪伴自己的景物,仿佛和“老朋友”重逢之后的喜悦。画作跨度60年之前,观者和友人说很珍贵,岁月赋予了这些作品城市关怀的人文价值和意义,对我而言,这算是意外收获吧。回首那时的画作,仿佛让我又看到了年轻时上山下海的自己和伙伴们,当年健步飞奔的艺术青年们,如今已垂垂老矣,但那些画面中的色彩和光影记录了不曾泯灭的激情。一座城的变迁正如同人的一生,陪伴,失落,新生。周而复始。沧海桑田,弹指一挥。

编辑的话:此上世纪80-90年代烟台风貌留存,分别是南大街和烟台山。李福昌先生写生所画60-80年代时期照相机还是稀罕物,城市风光照片少见(图片载自网络)。

老烟台风貌

美丽的烟台   1970年作39.3X27cm油彩纸本这是上世纪七十年代初烟台风貌,我站在葡萄山上画市区景象,绿树、红瓦、碧海、蓝天,秀美可爱的色彩特点多么迷人。住在海边的烟台人,为家乡风景骄傲与自豪。

海港一角   1976年作37X27cm油彩纸本早期烟台人没有海港概念,均称“码头”,停泊多为木帆船。与城市建设同步,海港发展很快,各种船只多了起来。我画的一角便是当时港建的拖轮和挖泥驳船。

烟台山上红瓦房1981年作39.5X26.8cm油彩纸本这栋建筑今天仍在,位于烟台山灯塔南侧,它红瓦白墙,造型优美大方,绿化有致,位置显赫。不知其为何人所建,百多年来,它经历了怎样的世事沧桑,让人遐思。

日落虎岩潭   1972年作35X27.5cm油彩纸本这一池塘在环山路啤酒厂南面,我也不知老虎岩在哪里。据说烟台啤酒厂前身“醴泉”啤酒厂选址,就是看好了老虎岩泉的水质。啤酒厂在南面山沟有一个高高的红色方型水塔,我想做酒的泉水应是上好的地下水,不会是此处明水潭。


1970年代在烟台山上写生,右一为李福昌先生
自序
我1941年出生于芝罘区一个读书人家。在每个人未知人生道路的选择上, 我一开始就对绘画有着强烈的愿望和兴趣,这点我是幸运的。10岁那年“六一”儿童节,我画的一幅画,被学校(解放路小学)选送到市里,又代表烟台参加山东省少年儿童绘画展览。班主任李炎文老师鼓励我,“画的这么好,有得奖的可能吧!”我听后美滋滋地告诉母亲,母亲告诫我说:“老师一句鼓励的话,可别当真,骄傲起来。”那些天,我吃饭睡觉都没有心思。当得知只获得了没有名次的“鼓励奖”,这打击太大,对画画甚至失去了兴趣。母亲睿智的目光让我不敢对视,“别泄气,要坚持画下去,只要刻苦努力不骄傲,学会本领,得奖的机会多着呢。”母亲的话始终激励着我的思想和行动。母亲用心良苦,七年后,我便被烟台地区农业展览馆录用,十七岁就成了专职美术工作者。母亲的几句话,指明了我成长的道路,也实现了她的心愿。感谢母亲正确的鼓励,以及给我绘画的天赋。我的母亲母亲张蔼华,童年家庭生活殷实,是家里的独女。生来聪慧,曾就读于真光女子小学及崇德女中。母亲有文化,对绘画十分钟爱,在那个年代的女性中是不多的。等我成年走上了绘画的道路,每每写生回来,她都欣赏、评论,说自己的看法。有时,还提点小建议,尤其提出要保管好,“小三(我在兄弟中行三)的画,不要丢掉或毁坏,将来有出息了,是个参考资料,起码知道自己以前的画是什么样。”此后我出外写生的画由母亲放好,就成了规矩。直到我结婚后,画的写生也是先送给母亲看,以博得她高兴,直到母亲晚年,才将画拿回来。历经几十年,我的画完好保存到今天,母亲的在天之灵,也会欣慰愉悦的。没有她老人家的先见之明,就没有这本油画集的问世。我的父亲父亲李树中,上世纪三十年代毕业于上海法学院。我的曾祖父李菊人是民国时期烟台有名的律师,他学此专业,大约是受曾祖父影响。他喜爱古董字画,对我的绘画支持很大,我小时家中挂的字画有任伯年、吴昌硕、赵之谦、何绍基等人作品,并给我讲上海早年画坛传奇趣闻,使我耳濡目染;带我求教师长,拜谒先辈,如收藏名家彭紫符、倪託山等文化名人,以提高我对艺术绘画的修养和见识。还曾带我到桃花街刻字店,置办木刻刀具和梨木板。我画速写的小本子等用具,父亲也都给备好。这些都是他为一大家人的生活而忙于生计之余所做。1956年,我在烟台三中上初中二年级,在金祥辉老师的美术欣赏课上,金老师手持俄国油画家列宾的《伏尔加河上的纤夫》和格里采的《远眺伏尔加河》印刷品,讲到了《远眺》风景画是有感情的,画面有音乐感,画家作画时,请他的钢琴家朋友现场为他演奏钢琴曲。老师的讲解,优美的画面,我深受感染,课后找到金老师,表示要学油画。金老师送了我几管油画色(那个年代很难买到),虽然是半管的,但太珍贵了。金老师也曾带我拜访过张思威先生,看到了他的老师日本画家东方任熊的油画写生原作,开阔了眼界;六十年代初,张延奎先生陪我拜访听取了留苏的油画家马运洪老师的教导,并观看了其留学的习作和他的老师作品……2015年金老师90岁生日,我送了他一幅油画,是我临的《远眺伏尔加河》,说起60多年前的往事,金老师笑了。回想起来,我的绘画历程,处处充盈着父母和师友的关爱。我的从艺之路,与二位爱我,爱我的画的双亲是分不开的。等到我成年之后,因时代变迁而体尝生活的艰辛和磨难时,已没有什么能改变我从事艺术的信念。这是我印此册前,想起的一些不能忘记的事。
编辑的话:画作的风格不同。

海鸥和礁石1970年作37.8X24cm油彩纸本刚刚立定,海鸥飞到了我的头顶,嘎——的一声高唱,吓了我一跳,这一惊改变了我现场的绘画思路。海鸥、礁石、港口,烟台山下海景。

修船厂 1965年作32.6X23.2cm油彩纸本 烟台山下美丽的环境中有一个杂乱的修船厂,它的最大厂房就是露天场地。沿斜坡的钢轨伸向海里,涨潮时,需维修的船驶上钢轨顺斜坡拉上岸边船坞。我画了它的部分车间,朝阳给建筑带上了静谧的光晕,这一刻,它和环境有了和谐的相处。
编辑的话:画册序言由李桂笙先生所写。以下有部分删减。

1980年代初和挚友李桂笙先生在南山
发小同学悌情深    自学成才画作斐李桂笙
我与福昌的关系是发小、同学、一生相知的挚友,用“情同手足”四个字也不为过。我1949年随父亲由青岛迁来烟台。50年进解放路小学插班入三年级,与福昌同级。尽管不同班,因为都喜欢画画,关系胜过同班同学。进入初中(烟台三中)我们又是同级,因为都在金祥辉老师组织的校美术组活动,共同的爱好,自然关系又非同一般。初中毕业后,我考入山东师范学院艺术系美术专业,他没有升学,第二年,以他的专业水平进入烟台地区农业展览馆任专职美术设计师,17岁,便比我们都早的成为一名专业美术工作者。尽管济南、烟台相距千里,因为对艺术的钟爱,一直没断了“发小”建立起来的这根友谊之线。特别是文革期间,我被打回有名的“北山区”贫困的宁津县劳动改造,和烟台的美术界断了联系,唯有他与小学界我的朋友林道骘一直与我保持通讯联系。这对我失落的精神是极大的安慰与支持……我正式返回烟台这个过程中,福昌一直为我打探信息、通风报信儿跑了不少腿儿,可见我们的友谊之深。尤其是在我的婚姻问题上,他扮演过使我下决心,顺利解决的关键性角色。他和林道骘还是我成功举办婚宴的组织者和“大撩”(注1)。可以说他对我这个“兄长”一直是“悌”情至深的。至今我们都垂垂老矣,仍然是“铁杆儿”的好朋友。所以福昌出画册,我由衷的高兴。主动提出为他写点东西。可是,真的要写了,又慎重起来。以我们的友谊之厚,说什么都不为过。恰恰是因为友谊深,更不能像那些职业捧角儿的胡说八道,满纸浮华不实之词的爬格子。所以,写福昌我就更加慎重的,事实求是的,力求切中肯綮地道出我对福昌艺术的理解和欣赏。福昌是纯粹的,自学成才的艺术家。我们同在金祥辉先生门下受过艺术启蒙指导。后来我进了“科班”,他成了一名专职美术干部。而他的美术专业,却是从自学开始。尽管中学时期他的美术天赋崭露头角,毕竟很多东西需要从头学起。不用说地方展览机构,即使是国家级那样分工明确的大型展览机构也还处在初创时期。因此,地方展览机构的工作人员,都得是“万金油”,绘画、雕塑、版画、美术字、沙盘、设计等等需要什么就得干什么。我估计,福昌后来成为雕塑、油画方面的专家,全是在展览工作实践中“逼上梁山”边学边干中找到了自己终生爱好与追求的。尤其是雕塑,烟台的大街小巷、文化景点常可以看到他的作品。尽管他的主要成就是雕塑,就我个人来说更喜欢他的油画。油画是“舶来品”……待到李铁夫、李毅士、徐悲鸿、林风眠等把法国古典和印象主义以来的现代绘画引进中国,开启了近代中国油画艺术之先河。1949年之后,苏联艺术教育模式占绝对优势的成了中国学习外国艺术的主流。苏联画风的色彩主调成了全中国艺术爱好者的追求方向……福昌通过自我探索、写生实践,虚心和画友学习切磋,他对油画色彩的变化,笔触运用的领悟绝不逊于某些科班出身的画家。改革开放之后,国门打开,西方艺术的大量涌入和观念的更新,使很多像我这样科班出身又受苏式教育模式极深的画者有些不知所措。然而,非科班出身的,没有成见,没有框框的福昌,在早期学习俄罗斯油画同时,就以接触到的印象主义和后印象主义外光色彩的视角,广纳博取,博采众长的吸收营养,使他的色彩在同辈人中就更上一层楼。在那个历史时期,他没有条件奔赴名山大川古迹胜景去写生,抽时间提上画箱去画自己生于斯,长于斯,熟悉而热爱的烟台故土。数十年如一日的坚持,至今留下一批老烟台甚至已被现代时尚的摩天大楼淹没的、消失了的街景、市井风貌。不仅是一批用色彩记录的烟台历史风光,也是少有的可回味的“乡愁”纪念,还是对研究烟台建筑史可贵的资料。去年秋,福昌在烟台市博物馆(福建会馆)举办《李福昌画老烟台》的展览,引起强烈的反响。看了《烟台老灯塔》《水产学校》《魁星楼》《虹口路河道》《雪中蚕校》《太平湾》等许多或消失或正在消失的图景,勾起老年人的回忆和感叹,引起了青年人的好奇和疑问:过去烟台真的有这样美的风景?于是老年人惋惜,青年人唏嘘。正如前几年勾勾(2)在“浅见李福昌的油画艺术”一文中写道:“我们熟悉画家笔下的景象……那些曾经被我们的身影光顾过的建筑、街道、山坡、水潭……闪忽间被画家定格为永恒。……我由此感动于李福昌先生抢夺般的敏捷……用色彩和阳光及时地记录下历史古旧的神情……”,真是功不可没。看完展览,我们都建议他出一本完整的《李福昌画老烟台》,把“画家对城市历史的一种关注”化作画家“带文化色彩”地情怀,向公众送上“一次暮然回首式的异喜”(以上所引勾勾语)。《李福昌画老烟台》终于要和公众见面了。我借用写序之笔,在祝贺之余,奉上我由衷的祝福:愿这本画册成为众多烟台人记住“乡愁”的深深爱乡之情,共同创造有文化延续的“乡愁”满满的新烟台。正是:发小同学“悌”情深,自学成才画作斐。忆起儿时逛“大庙(3)”,鱼油“焖子(4)”味难忘。   李桂笙      烟台艺术学校高级讲师   芝罘区政协书画之友社名誉社长   民盟烟台一多书画院名誉院长    《胶东书画》主编、顾问
注1:帮助婚主的婚礼操办人。注2:曲光辉先生笔名。烟台人,诗人、画家。注3:旧时芝罘区中心地标建筑海神庙,正月十三有庙会。注4:烟台地方传统知名小吃。

编辑的话:此1980年代芝罘区海岸路风貌留存(现滨海广场,图片载自网络)。
老烟台建筑

烟台山老灯塔1976年作   31X27cm油彩纸本   烟台山老灯塔是英国人1905年建成的。黑色圆顶,白色墙面,十分庄重、典雅。其造型、结构、比例、体量与山势自然融合在一起,远观之天际线及其优美,是杰出的英式建筑。
      所城南门外旧居 1980年作34X46.5cm 油彩纸本据说这房子是所城刘姓旧居,老房子施工精细,用料考究,雨漏水道也不一般。我边画边听,围观的“老烟台们”对流传的老房子建时要求之高故事,赞不绝耳。总之,这样的建筑才算得上百年大计。

雪中蚕丝学校旧址 1973年作58X39.5cm油彩木板冬季写生的确遭罪,头脑不清醒,心里不坚定,身体就不会感到有支撑下去的热情。


海水浴场救生船库房 1979年作33X27.5cm油彩纸本 昔日第一海水浴场东侧的沙滩上,有一栋又高又宽、门又大的红顶房屋。夏季伊始大门敞开,几个穿泳裤的壮汉抬着休整大半年的救生船出来,孩子们立刻拥上前,拉着、摸着跟到海里。壮汉们皆游泳高手,划起桨穿过游泳者向烟台山划去,保护着人们的安全,往返整天。

老烟台街巷

虹口路与大马路相接处 1962年作 31.5X27cm油彩纸本 原海岸路东头可称断岸,前面无路,二米多高下面是沙滩。曾有汽车在夜晚没有月亮情况下掉下沙滩,事后竖起了几根方石柱。此处沿虹口路向南就与大马路相接。相接处中间有一道矮墙相隔,形成东西二个口,我想这大概和虹口路西侧有一条河道有关吧。

夏天的午后1970年作39.6X24.3cm油彩纸本 阳光强烈的照射下,眼前景物白花花一片。绿荫里的蝉声震耳,背后的石墙也有些发烫,这个夏日的午后热的让人无法忍受,汗如雨淋。这幅画来之不易,画面里的场景是原葡萄山气象台北门的西侧,现已不存。

烟台山之春1966年作37X27cm   油彩纸本 初春的阳光暖意融融,解脱了一冬天的烦闷与僵硬。还有些寒意的风虽让手脚不太灵活,但心情在这一刻是愉悦的,用轻松的笔触,画出春天乍到的明媚。绘于烟台山上山路口处。
      山与海 烟台山远景1969年作37.5X21 cm油彩纸本 烟台山是烟台的地标象征,不论是在什么季节和天气状况下,都有她迷人的风姿。画面描绘当时是春天,雨要来临的前一刻,多云翻腾的天空和凝重的海面。烟台壮美的风光,被画笔记录了下来。


塔山东望   1972年作45X30cm 油彩布面秋天与几个画友相约爬上了塔山,那时山顶没有塔。在这里构图有些困难,只能画远景,太阳将落,时间紧迫。
    烟台气象台 1968年作26.5X13.2cm 油彩纸本气象台在葡萄山上,房屋简而矮,红瓦白墙,几根高杆,矮栅南侧有白色百页箱,看起来很亲切。每天用户外“小喇叭”广播天气预报,往往很准确。

艺术生活 发表于 2020-6-22 14:50

(上)6.17发布有图片疏漏,6.22重发。

艺术生活 发表于 2020-7-5 10:32

对我来说,这是关于“故乡”的回忆和眷恋,有我熟悉的纵横阡陌、房屋田舍、乡音风俗,有我的父母兄弟、邻里亲朋。

艺术生活 发表于 2020-7-5 10:40

“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一座城的变迁正如同人的一生,陪伴,失落,新生。周而复始。沧海桑田,弹指一挥。

艺术生活 发表于 2020-7-5 10:44

李福昌画老烟台1960-1980    李福昌画老烟台1960-1980李福昌画老烟台1960-1980李福昌画老烟台1960-1980 李福昌画老烟台1960-1980(上)李福昌画老烟台1960-1980(上)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芝罘珍存 | 李福昌画老烟台1960-1980(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