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大滇制茶日记之26 昆明茶博会的哀伤之一
每天,我总给自己一些反思的时间。这个时间,是深夜,是睡觉前,是凌晨一点到三点。把反思在睡觉前,用文字记录下来,比如大滇制茶日记,然后愉快地睡觉了,快速入眠。这是我多年来养成的习惯,良好的睡眠是我迄今可以保持较为充沛精力的原因。最近比较忧郁,比较忧虑,几方面的原因:
一、昆明茶博会上某教授的言论;
二、昆明茶博会展示的普洱茶现状;
三、大滇号自身的定位问题。
某教授来到大滇展位,与大滇飞扬交流。自称身份显赫,做普洱不能不认识他。但我真的不认识。但老人总得尊重。人是谁不重要,重要的是思想有什么闪光处。几个观点让我大惊。
其一,不可能同时制作出那么多寨子的名山古树茶,都是忽悠。理由,你今天在临沧,明天在易武,怎么可能?一个礼貌问题,在进大滇号展位之前,起码先了解大滇号怎么制茶。从老师对普洱茶的了解来说,虽然老师自称是某大品牌的首席科学家,但一个连发酵工艺都一知半解的人,我很难相信。旁边的茶友和老师很熟,都一直在帮老师擦屁股,告诉老师,大滇不是一个人在战斗,是一个团队,而且很多山头茶其实距离不远。但老师一直不信。这里面的逻辑是:我以几十年的经验判定好你是坏人了,商人都是坏人,无论你怎么说都是坏人。
这种可怕的逻辑如果放在科研上,是多么危险。我总是假定每个人都是好人,除非有足够证据事实,才能说这个人是坏人;我们总是假定世界上有很多未知的东西,才去验证和探索,如果一切都用主观去判断,我们还要不要搞科研?如果中国的科研工作者都是老师这样,我们早就是世界第一的,美帝不再是纸老虎,早就成为了纸老鼠。
其二,这么多协会你都不进去,怎么会有名?老师列举的各种茶叶协会、茶叶商会、行会不计其数,老师都很熟,我一个都不熟,也一个都没加入。这个有我四处奔波的原因,也有我内心深处有交际恐惧症的原因。我其实是一个很安静的人,只想安静制茶喝茶,顺其自然。至于有名,我当然知道这会提升销量。但混迹于各协会之间花费的时间成本,是我所不能负担的。而且,MBA深入骨髓的教条是:聚焦于顾客,掏钱的是这些人。
其三,历年做的老茶要保留下来,送给类似这位老师这样的名人品鉴,才会得到提携。旁边的茶友点醒了我,就是这个意思,送老茶。很遗憾,大滇号的老茶在茶客手里,需要高额费用才能得到。免费送老师的,大滇飞扬没有准备,十分汗颜,但本着尊重前辈的意思,送了前辈一套《大滇说茶1001夜》。前辈也在茶博会结束前一天,送来了两篇自己的论文复印版,几页字,我们两清了。
有茶友质疑这位老师是骗子,这个还真不是。的确是行业专家。我也不针对个别人,只针对这个社会现状来评论下:年长的一辈,该教给年轻一辈正确的价值观,踏踏实实做事,每年努力取得一点进步。赢得尊重的方法,不是靠年长,也不是靠没有任何新意的抄书文章。大滇的茶与书,完全靠市场经济,不靠长官意志,老师也许著作等身,但确实不能让我受益,与网络上的泛泛而论,没有区别。
我们的上一代人,用了数十年时间混职称,这是时代的悲剧;我也在军工企业工作过,无数的科研成果下,每天达到或超过世界先进水平的科研成果无数,大部分永远无法实用,我们还是一直停留在模仿,基本上从来未超越。
时代让人形成了代沟,上一代人所关心的职称、名声,甚至传统中国人所在意的面子,在商言商,到我这里也许都不再有用,我人生的目标是:成就IBM,拉菲,百达翡丽这样的企业,混圈子、找名人推荐我看都没希望达到这样的高度,还是制作高品质的产品才靠谱。
还是要特意强调下,不针对某人,针对一个群体和一些传统思想,中华民族的复兴,不是靠口号和论资排辈、混圈子互相吹捧,更需要踏踏实实地工作以及卓越的产品。
大滇号第一次参加昆明茶博会,我很哀伤,但这仅仅只是之一。
大滇飞扬于2015年5月18日
页:
[1]